酸枣仁汤治自汗

作者:guanli时间:25-09-10阅读数:9人阅读

蒲辅周医案:

许某某,48岁,女。患者素有头晕,目眩,多汗,一星期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当时血压80/20毫米汞柱。经医务所大夫急救,很快即醒,是后仍有心慌,气短,头晕,目眩,嗜睡,汗多,以夜间汗出更甚,食欲尚可,二便及月经正常。曾经针灸治疗过2月余,并服过归脾汤加续断、巴戟天、牡蛎、浮水麦、枸杞子、小茴香等,未见显效,脉两尺沉细有力,两关弦数,舌质正常无苔,认为属肝热阴虚,肝阳不潜,兼心血不足,治宜滋阴潜阳,兼养血宁心。酸枣仁汤加味:酸枣仁、白蒺藜、女贞子各9克,珍珠母(打)、石决明、龟板(打)各12克、知母、川芎、炙甘草各3克,怀山药、牛膝、地骨皮、茯神各6克。

药后诸症见好,汗出大减,尚有心慌及疲乏感,饮食及二便正常。改为丸剂,以滋阴养血为主而缓治之。柏子仁(炒)、干地黄各60克,麦冬24克,枸杞子、玄参、地骨皮、炒枣仁各30克,当归、石菖蒲、茯神、炙草各18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重9克,每日早晚各1丸。以后渐愈,恢复正常。

(《蒲辅周医案》1975:50)

按语:汗为心之液,肝为心之母。汗出过多,损耗心阴,子盗母气,致肝血并损。心肝阴血不足,阳失潜藏,鼓动阴液,则汗出不止,形成一恶性循环。此循环中汗出为标,心肝血虚为本。故以酸枣仁汤滋肝养心以治其本,加女贞子、龟板、山药、牛膝、地骨皮、珍珠母、茯神、白蒺藜等滋养肝肾,潜阳熄风。俾水充涵木,阴充阳潜,则其汗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