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的功效与作用禁忌_蜂蜜禁忌人群与注意事项

作者:admin时间:25-07-05阅读数:35人阅读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一《蜂》·唐·罗隐

不穿绫罗不羡仙,千回百转志益坚。

采得百花酿成蜜,但留香甜在人间。

《蜂蜜》·宋·顾素珍

蜜蜂(Apiscerana)为昆虫纲、膜翅目、蜜蜂科,人类饲养以供采蜜的蜂类。其主要有两种,即:采蜜蜂和印度蜂,由蜂王、工蜂和雄蜂组成。营大集团的群体生活,除能生产大量的蜂蜜外,还能产蜂胶、蜂王浆(蜂乳)、蜂花粉、蜂毒等,其所有产品作食品、滋补品、医疗和工业原料;还能为植物授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蜂蜜(honey),由工蜂采集的花蜜经酿制而成的甜味物质,淡黄至棕黄色黏稠液体,低温时可因葡萄糖的析出而有白色混浊或结晶。

生物成分

据测定,每100克蜂蜜,含热能444千卡,水分17.4~20克,脂肪1.9克,含糖总量75~77克(其中:葡萄糖31%~37%,果糖39%~43%,蔗糖0.7%~3.6%);其他还含有一些为数不太多的糖类达19种以上;另含粗蛋白0.2%~0.6%,维生素20多种,有水溶性维生素、硫胺素(VB,)、核黄素(VB2)、泛酸(VB,)、吡哆醇(VB。)、叶酸(VBC)、烟酸(V99)、生物素(VH)、抗坏血酸(VC)、脂溶性维生素、凝血维生素(VK)、生育酚(VE)等,以及矿物元素钙、铁、磷、锌、硒等,测得出的近30种;还含有转化酶、淀粉酶等多种酶和有机酸、芳香物、胶体物、胆碱、抑菌素、色素(胡萝卜素、叶绿素)及其衍生物等。

食材性能

1.性味归经

蜂蜜,味甘,性平;归肺、脾、大肠经。

2.医学经典

《本草纲目》:“其人药功能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去急,故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和可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

3.中医辨证

蜂蜜,可调营卫、解诸毒、安五脏、和百药、止咳、止痢、通便秘、除烫伤、止心腹肌肉疮诸痛。

4.现代研究

(1)有益肠道疾病,如便秘、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

(2)可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

(3)改善神经系统疾病,如各种神经痛、肌肉痛、舞蹈病、神经衰弱等。

(4)营养心肌与护肝。可营养心肌、改善心肌代谢过程,扩张冠状血管,缓解心绞痛。

(5)预防呼吸系统疾病。蜂蜜对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有高度的抗菌抑菌作用,故对感冒及呼吸系统炎症有良好的助康复作用。

食用注意

(1)食用时不宜用沸水冲饮。应用不超过60℃的温开水冲饮,沸水冲服破坏蜂蜜中的营养,特别是维生素及酶类遭到破坏。

(2)不宜食用生蜂蜜(即从蜂箱中舀取、未经消毒的蜜),防止微生物中毒。

传说故事

趣说蜜蜂采蜜

蜜蜂是喜群体生活的,又叫社会性昆虫,是一个有趣的大家族。在蜜蜂大家族中,有一个蜂王,它领导数以万计的工蜂和交尾季节才有的雄蜂。

蜜蜂的体态轻盈,浑身长满分叉的绒毛,所以不会损伤花朵。在长期自然演变中,使得蜜蜂有根柔软细长、前端有舌瓣的长喙,能将微滴的花蜜吸干、刮净。蜜蜂还有一个收缩性很大的蜜囊,平时容积只有14~18微升,吸满花蜜后可以扩张到原来的4~6倍。蜜囊不仅装得多,它的后部还有一个紧缩的管道,能够用4个三角形唇瓣来控制开合。当唇瓣开启时,花蜜可流入中肠,唇瓣关合时,蜜囊收缩能把花蜜吐回口腔。

在采蜜的季节,蜜蜂每天要外出10次,每次拜访几十朵甚至几百朵花才能采回200毫克左右的花蜜。然而,由于蜜蜂的大家庭里,有几万只采集蜂,每天采回来的花蜜就十分可观了。蜜蜂采蜜时付出的劳动是惊人的。有人计算过,如果蜜蜂每次采集蜜要飞行3公里,那么酿制1千克的蜂蜜就要飞行36万~45万千米,相当于绕地球8.5~11圈。而且,蜜蜂采花不都是风和日丽的时候,有时还会遇到狂风暴雨。养蜂人还常看见年老体衰的蜜蜂尽管翅膀已经破损,仍然振翅外飞,扑向蓝天,最后葬身于花海中,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采蜜不易,酿蜜更难。采蜜回巢后,将蜜囊里的花蜜吐给内勤蜂。内勤蜂接受花蜜后,寻找一个空间,头部朝上,张开上颚,使粘着蜜滴的喙多次伸开和折回并混入唾液,如此反复多达20多分钟之久,然后它把这滴蜜吐到巢房里。喙当作刷子摊开,以扩大蒸发面,必要时还需要集体扇风,来帮助蒸发水分。这样才能把含水量达40%以上的植物花蜜浓缩成含水量只有20%左右、营养丰富的蜜。蜜蜂的酿蜜是不分昼夜的,真可谓“采蜜不忙酿蜜忙,蜜成犹带百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