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崩漏怎么治?中医治疗药方配方处方大全
崩漏,古谓:“经乱之甚”,属不规则子宫出血。凡经血量多而阵下、大下为崩,量少而持续不止或止而又来、淋漓不断为漏。两者或有先后转化,故统称为“崩漏”。本病多发于青春期或更年期的妇女。现代医学称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
青春期以血热、血瘀所致者居多,而更年期多为肾虚、气虚所致。经血量多阵下,或时多时止,或淋漓日久不止,或经血紫暗有块,或色鲜红,或伴有其他兼症。
治血崩方
【组成】血余炭末3~9g。
【用法】取上药末,用温开水冲服。
【功效】收敛止血。
【主治】妇女崩漏。
【附记】若月经过多或月经时间过长者,可合用胶艾四物汤(阿胶、艾叶、当归、熟地黄、川芎、白芍)。
龟鹿汤
【组成】鹿角、龟甲、当归、白芍各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补肾固摄。
【主治】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
【附记】临床应用,宜随证加减:肾阳虚者,加仙茅、淫羊藿各10g;肾阴虚者,加知母、牡丹皮各10g。同时方中药物:肾阳虚重用鹿角,肾阴虚重用龟甲。
加味白地汤
【组成】白头翁90g,地榆炭、白糖各60g,生地黄炭30g。
【用法】将白头翁、地榆炭、生地黄炭水煎两次,两汁混合,然后加人白糖,于月经来潮的第一天开始服用。每日1剂,日服2次。血止后再服数剂,巩固疗效。
【功效】清热凉血。
【主治】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附记】临床屡用,每收捷效。
归胶汤
【组成】阿胶、当归各30g,红花24g,冬瓜子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活血化瘀,养血止血。
【主治】崩漏。
【附记】一般经用他法治疗无效,或服大量补剂血反而大下不止者,使用本方治之,均获痊愈。
归仙汤
【组成】阿胶、当归各30g,红花、冬瓜子、仙鹤草各12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服至痊愈为止。
【功效】活血化瘀,凉血止血。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过多。
【附记】屡用效佳。一般服药3剂则血止。
功血散
【组成】乌梅炭、地榆炭、大蓟、茜草各60g,三七、侧柏叶各30g。
【用法】上药共研为极细末,过100目筛后装瓶备用。每次服15g,用白开水送服,每2小时服1次,连服数次至出血大减为止。
【功效】凉血止血。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
【附记】屡用效佳。治愈率在90%以上。
归芪汤
【组成】当归、黄芪各30g,阿胶(烊化)15g,桑叶、三七粉(分冲)各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益气补血,祛风散瘀。
【主治】老年血崩。
【附记】或取黄芪60g,阿胶(烊化)12g;或黄芪60g,当归9g。均为水煎服,每日1剂。用之临床,效果亦佳。
鸡冠花汤
【组成】鸡冠花30g,地榆炭、侧柏叶炭、藕节炭、白茅根各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凉血止血。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血热型)。
【附记】笔者经验方。多年应用,效果甚佳。又肾虚崩漏,取金樱子20g,捣碎入保温杯中,冲入沸水,加盖闷30分钟,每日1剂,代茶饮用。功效:益肾固精,涩肠止泻。故用之效佳。又脾虚崩漏,取黄芪30~60g,研为粗末,用如上法。功效:益气健脾。故用之多效。
地榆芩连汤
【组成】地榆(醋炒焦)、生地黄各18g,牡蛎、莲须各12g,黄芩、牡丹皮、炙甘草各6g,黄连4.5g,栀子(炒黑)、白芍各9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主治】经漏(功血)。
【附记】或取贯众(炒黑)30g,研细末,白开水送服,用治崩漏(经血淋漓或下血不止)。又取高粱秆、陈棕榈各等份,煅炭,共研细末。每次服15g,用白开水送服。效果均佳。凉血清海汤【组成】水牛角(水浸,先煎)30~45g,生地黄(切碎黄酒浸)、生白芍各15~45g,牡丹皮炭9g,桑叶、仙鹤草各30g,海螵蛸10~20g,阿胶(烊冲)、荆芥炭各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功效】清热,凉血,止血。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或子宫肌瘤致月经过多(属血热型)。症见经量过多或者崩漏,经色鲜红或紫黑,口渴,便秘,舌质偏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滑盛者。
【附记】马大正经验方。①加减:夹瘀块者,加益母草12g,三七4g,或加云南白药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吞服;气虚无力者,加党参15g;肾虚腰痛者,加墨旱莲30g,女贞子20g,山茱萸15g;平时湿热带多者,加地榆、槐花各20g,贯众炭30g。②疗效:此方的特点是止血迅捷。经100例临床患者检验,治验率为76%,有效率为96%。
三黄益母汤
【组成】太子参30g,白术15g,生黄芪30g,生地黄15g,蒲黄(包煎)24g,白芍20g,地榆24g,益母草30g,甘草6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月经第1天开始服药,经尽停服。连服4~6个周期。
【功效】补血,活血,止血。
【主治】崩中漏下(功血)。
【附记】①加减:兼热加牡丹皮、栀子炭各10g;兼肝郁加郁金、香附子各10g;兼瘀血加丹参15g,泽兰10g;兼气虚加黄芪至50~100g,蒲黄加至30g,生地黄加至20g;腹冷痛加艾叶15g,炮姜10g;经舒不畅、腹痛甚加白芍至30g,延胡索10g;青春期血热甚加生地黄至30g。②效果:屡用效佳。
下一篇:瑜伽指导师证如何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