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气郁案(谭洪福)
刘某,男,9岁。初诊日期:2020年8月5日。
阵发性深吸气7天,有情志不畅诱因,无胸闷,饮食可,脉软,左关浮,舌红苔薄白。查心肌酶等未见异常。
诊断:气郁。
处方:柴胡10g,黄芩15g,半夏10g,桔梗6g,炒枳壳15g,黄芪15g,丹参15g,党参10g,苏叶10g,桂枝10g,白术15g,茯苓15g,杏仁6g,厚朴15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3剂。
8月8日二诊:症状减轻,脉舌同前。
上方入薄荷10g,青皮10g。3剂。
服后症状消除,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
小儿疾病以感冒、咳嗽、食积、泄泻等为多发,一般认为,小儿很少有气郁。据笔者临床所见,小儿也有气郁,有时候小儿脉象呈现左关浮弦的时候,询问小儿是否有情绪方面的异常,家长大多反应小儿脾气急躁,爱哭闹,或者性格执拗等。此患者也是因为情志异常导致的气机郁滞,来诊时约2~3分钟即深吸气1次,不伴有其他症状。他奶奶说是大人训斥后出现,且左关浮,据此诊断为气郁,处方以小柴胡汤为主,并加入宣降肺气的桔梗、枳壳、杏仁、厚朴等药物,使气郁解除,胸中气机调畅,深吸气的症状消除。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东关社区卫生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