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儿童健康管理师证年报名考试条件

作者:admin时间:25-05-17阅读数:19人阅读
全国儿童健康管理师证年报名考试条件

  中医认为人的情绪与五脏关系密切,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脾、悲伤肺、恐伤肾,孩子的情绪与性格对他的健康影响很大,孩子爱发脾气爱生气,精神不集中等不足状态

  中医认为0-12岁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孩子在12岁以前,筋脉全部通畅,容易调整。

  中医认为食物的特性有寒凉温热的区别,于孩子的体质有密切的关系,根据孩子的体质特性合理搭配调节饮食,对孩子的健康至关重要。

  幼儿园、早期教育机构、小学、中学范围内,教师、园医、校医、社区儿童家庭服务人员、校外辅导员;青少年活动中心、儿童心理咨询中心、育儿中心、社区服务机构;心理咨询中心及儿科医生等相关工作人员及其他从事或有志从事儿童工作的各界人士。以及关心孩子健康成长的父母们。

  招生对象

  1、社区服务中心从事儿童中医调养服务的

  2、儿童健康行业从事生产、销售、咨询服务的人员;

  3、幼儿园、小学、早教机构、亲子教育中心相关保育员、教师;

  4、高级家庭私人顾问、大管家,健康讲师、健康管理人员;

  5、儿童营养产品企业、儿童健康行业的生产、销售、咨询服务人员;

  6、家政服务员及有志从事儿童营养管理工作人士;

  7、幼师、卫校、学前教育大中院校的学生;

  8、儿童家长。

  儿童健康管理师国内需求非常大,迫切需要在全社会尽快培养出一支庞大的技术人才队伍。面向全国近四亿儿童和婴幼儿家庭、超过35万所幼儿园和30多万所高初中和小学、城市中日益完善的广大社区,儿童健康指导具有非常广阔职业前景。

  据统计,我国目前0-14岁儿童约4亿,每年新生儿近3000万。现有35万所幼儿园和30多万所中小学,市场潜力巨大,社会急需儿童健康管理师,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关注孩子,关注孩子的健康,就是关注祖国的未来,做父母的心愿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能够快乐成长。

  儿童健康指导兼具了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相关职业在0-18岁年龄段内特点,将儿童营养健康、儿童心理健康、儿童体能健康、儿童家庭教育环境健康、儿童个性化指导健康等多个方面融合成为一个大的健康概念,是在0-18岁儿童健康领域内的全科型人才。儿童健康指导的工作对象包括了儿童家长、教育工作者和儿童自身。与以往相关职业不同的是,一方面儿童健康指导更注重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等到问题发生再着手解决,另一方面,儿童健康指导强调“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儿童的所有问题都来自于他所处的家庭和生活环境,因此,“指导”的对象更多的侧重于健康问题的来源和环境。

  人才需求量大:因国内大力发展健康产业,人才需求量大,现在健康管理师已设有健康管理科,大学里设有健康管理,体检中心每七个人里就要求必须配备一名健康管理师,以及幼儿园里必须要有健康管理师等等,在大健康产业的推动下,健康管理师会分布更广发挥作用更大。

  根据儿童健康管理师的工作特点,设定了11个模块的培训内容。

  1、 儿童成长的基本生理规律

  2、 儿童成长的基本心理规律

  3、 儿童营养学基础

  4、 儿童营养健康指导操作

  5、 儿童心理学基础

  6、 儿童心理健康指导操作

  7、 儿童运动学基础

  8、 儿童体能健康指导操作

  9、 儿童家庭教育基础原则

  10、 儿童家庭教育健康操作指导

  11、 如何进行长期跟踪和建立成长档案

  儿童健康管理师的报考对象:

  幼儿园、早教机构的教师及相关人员;

  中小学教师及校医;

  社区从事儿童健康管理的人员;

  青少年活动中心、育儿中心工作的有关人员;

  从事或准备从事儿童健康管理的人员;

  职业特点:

  1. 权威性:

  2. 重要性:它是培训学员创业、就业及技能水平公正的重要凭证之一。

  3. 专为儿童量身订制的综合型养生保健职业。

  4. 可复制性:标准、简练、易教、易学、易掌握、易复制。

  5. 实用性:通过专门的儿童中医调养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训,能具备为孩子调养身体的资格和能力。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人格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重要时期。儿童青少年在青春期生长速度加快,应给予充分关注。充足的营养摄入可以保证其体格和智力的正常发育,为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招生对象

  1、社区服务中心从事儿童中医调养服务的

  2、儿童健康行业从事生产、销售、咨询服务的人员;

  3、幼儿园、小学、早教机构、亲子教育中心相关保育员、教师;

  4、高级家庭私人顾问、大管家,健康讲师、健康管理人员;

  5、儿童营养产品企业、儿童健康行业的生产、销售、咨询服务人员;

  6、家政服务员及有志从事儿童营养管理工作人士;

  7、幼师、卫校、学前教育大中院校的学生;

  8、儿童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