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禁忌人群与作用功效_什么人不能吃 不宜同吃食物
【作用功效】
荔枝果肉,具有生津止渴、养血健脾、行气消肿、补心安神、温中止泻、益肝祛痛、降逆止呃、除口臭的作用。荔枝核,具有行滞散气、温中止痛的作用。
在临床上,传统中医经常使用荔枝果肉主治久病体虚、肿瘤瘰疬、淋巴结核、肿毒、痘疹、脾虚久泻、贫血和疾病后津液不足、胃寒痛、疝气痛等症,使用荔枝核主治胃脘痛、疝气痛、妇女血气刺痛、心痛、睾丸肿痛及一切因寒而起的疝疾、胃寒腹痛、气滞呃逆不止、思虑过度、劳伤心脾之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病症。
【用法】
内服,生食、煎汤或煮粥食,或烧存性研末、浸酒;外用,捣敷,或烧存性,研末,涂患处或调敷。荔枝核,煮汤,或入丸散、服食。
【食用禁忌】
第一,忌多食荔枝。这是因为:一方面荔枝所含的单糖大部分为果糖,果糖比葡萄糖更难被消化吸收,果糖被机体吸收后,还不容易直接被组织细胞氧化利用,需要经一系列酶的催化,才能变成葡萄糖或转变为糖原贮存;另一方面荔枝所含的大量水分,可以稀释胃液等消化液,如果多食荔枝,会使正常饮食量大为减少,甚至完全不能进食,导致低血糖,发生“荔枝病”,轻则,会出现恶心、呕吐、汗出、肢冷、腹痛等症状,重则,会出现抽搐、昏迷等症状。所以,忌多食荔枝。
第二,口腔溃疡患者忌食荔枝。这是因为:传统中医学认为,荔枝性味甘温,口腔溃疡患者食用后,可以助热生火,加重口腔溃疡患者的病情,不利于治疗。所以,口腔溃疡患者忌食荔枝。
第三,衄血及牙龈肿痛患者忌食荔枝。这是因为:传统中医学认为,衄血及牙龈肿痛之症,多属火热上炎所致。从饮食调理的角度讲,患者宜食寒凉,而不宜食用温热性食物,荔枝温热,多食用以后,会加重衄血及牙龈肿痛患者的病情。因此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明确指出:荔枝“龈肿口痛,或衄血病……及火病人尤忌之。”所以,衄血及牙龈肿痛患者忌食荔枝。
第四,感冒患者忌食用荔枝。这是因为:从饮食调理的角度讲,感冒患者不宜食用温补之品,传统中医学认为,荔枝性味甘温,补虚、助邪敛邪,感冒患者食用后,会使病邪缠绵难愈,影响身体健康。所以,感冒患者忌食用荔枝。
第五,荔枝忌与动物肝脏同时食用。这是因为:动物肝脏所含的铜、铁离子,可以使食物的维生素G氧化,进而失去功效,而荔枝是一种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品,在每100克的荔枝中含维生素C41毫克,如果荔枝与动物肝脏同食,会使二者的营养价值降低。所以,荔枝忌与动物肝脏同时食用。
第六,荔枝忌与红萝卜及黄瓜同时食用。这是因为:在红萝卜中,含有抗坏血酸酵酶,黄瓜中含有维生素C分解酶,两种成分均可以破坏荔枝中所含的维生素C。如果荔枝与红萝卜及黄瓜同时食用,则降低营养价值。所以,荔枝忌与红萝卜及黄瓜同时食用。第七,服用阿司匹林、异烟肼、布洛芬、退热净等药时,忌食用荔枝。这是因为:从用药的原则上讲,服用阿司匹林等药时,不宜食用含糖量多的食品。其科学理由是,糖类食物和以上药物可形成复合体,减少初期药物的吸收速度,降低药物的疗效,而荔枝为含糖量高的食品,服用药物者,不宜同时食用。所以,服用阿司匹林、异烟肼、布洛芬、退热净等药时,忌食用荔枝。
第八,服用苦味健胃药时,忌食用荔枝。这是因为:药理研究表明,苦味健胃药必须借助于苦味、怪味刺激口腔味觉器官,反射性地提高中枢兴奋,帮助消化,增进食欲。如果食用了甜味较重的食物,如荔枝等果品,会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不利于疾病的治疗。所以,服用苦味健胃药时,忌食用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