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炎南治气滞血瘀型胃痛医案一则
邓某某,男,20岁,1984年10月20日初诊。
主诉:胃痛病史3年余,曾在当地医院做超声波和X线钡餐造影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近来胃脘痛闷不适,伴有脘胀,但无反酸、嗳气,疼痛无规律性。查胃区有轻压痛,舌淡边有瘀点,苔白,脉弦细。
辨证:此属胃脘痛之脾虚气滞血瘀。
治法:治宜健脾行气、活血祛瘀。
方药:方选异功散加味。
处方:党参12克,茯苓、白术、香附、法半夏各9克,陈皮、广木香(后下)、豆蔻仁(打碎后下)各6克,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服,共服1个月。
另备云南白药4支,蜂蜜500克,香油100克。用法:先将云南白药与蜂蜜调匀,然后香油在锅内煎滚,加入白药、蜂蜜熬滚,待冷,装人罐。每日3次,每次1匙,缓慢吞服。
1985年2月5日复诊:服上方后,胃痛减轻,发作次数减少,无腹胀,原方加北黄芪、淮山药各15g,续服3个月,于同年6月8日,复查X线钡餐透视: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已修复。病愈。
【评析】
本例患者胃脘痛日久不愈,根据久病必虚、久病必瘀的规律,沈氏认为本例之胃痛是脾虚气滞血瘀所致,临床治疗从健脾行气、活血祛瘀立法,予异功散加行气活血祛瘀之品,如香附、广木香、云南白药。值得一提的是沈氏以云南白药与蜂蜜、香油调制,长期服之,用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慢性胃炎等,屡获满意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