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垣治真寒假热案
冯叔献的侄子冯栎,十五六岁。患外感,眼睛红,时时口渴,脉搏一呼一吸间七八次。医生要用承气汤泄下火热来治疗,已经在煮药,正好李杲从别处来这里,冯叔献就把侄子患病用药情况告诉了他。
李杲切脉后大惊,说:“差点害死这孩子。《内经》有说过:脉象中,各种数脉是阳热证,各种迟脉是阴寒证。现今脉搏一息八九次,常规讲表示热到了极点。不过《至真要大论》中又说:有些病,表象上症状与脉象是一致的,但病的本质却正相反,如何来鉴别?岐伯回答:脉象貌似与表现症状一致,都是阳热证,但按脉管鼓动无力的反而正是阴寒证。让他们准备好姜、附这些药,我要用热药来治疗这种假热”
药还没煎煮好的时候,患者爪甲颜色已经开始变暗,赶紧用近八两(二百四十克)的姜、附重剂给他服用,汗慢慢出来,病才逐渐好了。
【元史·方技·李杲传】原文:
冯叔献之侄栎,年十五六,病伤寒,目赤而顿渴,脉七八至,医欲以承气汤下之,已煮药,而杲适从外来,冯告之故。杲切脉大骇,曰:“几杀此儿。《内经》有言:‘在脉,诸数为热,诸迟为寒。’今脉八九至,是热极也。而《会要大论》云:‘病有脉从而病反者何也?脉至而从,按之不鼓,诸阳皆然。’此传而为阴证矣。令持姜、附来,吾当以热因寒用法处之。”药未就而病者爪甲变,顿服者八两,汗寻出而愈。
上一篇:心理咨询师证几年换证一次
下一篇:考美容师证要多少钱一个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