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伟洪:补气养阴 行气祛瘀 通利血脉治疗产后腹痛案

作者:admin时间:25-10-18阅读数:22人阅读

袁某某,女性,时年27岁,初诊:1994年5月20日。

分娩(自然产道分娩)后第三天,下腹部正中部疼痛,日渐加剧,经产房医生对症处理,未能奏效,于产后第五天转来我院求治,观患者略呈贫血貌,精神尚可,带痛苦表情,恶露未尽。

【首诊证候】

主诉:分娩后下腹部疼痛2天。

诊查:下腹部有压痛,特别是耻骨联合处,触压痛明显,全腹软,未扪及包块。X线照片显示耻骨联合分离。舌淡边暗滞苔薄白,脉细涩,重按乏力。

【辨证论治】

诊断:产后腹痛。

证属:分娩用力不当,加上素体筋骨虚弱,致伤筋动骨,产后气阴亏虚,气滞血瘀未清,经络闭阻使然。

治法:治宜补气养阴为本,兼行气祛瘀以通利血脉收止痛之功。

处方:以生化汤、失笑散、当归补血汤化裁。

党参30g,北芪30g,当归15g,川芎10g,桃仁10g,黑姜5g,炙甘草5g,五灵脂10g,蒲黄5g,川木瓜15g,宽筋藤15g。水煎温服,药渣包裹外敷痛处。以骨盆兜固定骨盆吊起稍离床。

【随诊过程】

二诊:1994年5月22日

用药两天后,疼痛即缓减过半,续以上方去失笑散加吴茱萸5g,郁金10g,连服三天,痛失而愈。

【按语】

此案实为素体娇弱之初产妇,分娩时用力不均,伤及筋骨,是产妇特有之伤情。现代医学通过X线照片得到确诊,中医药治法简便易行。此伤痛往往表现为虚实夹杂,常用攻补兼施收效。方中以参、芪补气,当归补血,桃仁、五灵脂、蒲黄祛瘀,吴茱萸、黑姜温经散寒,木瓜、宽筋藤柔肝舒筋,共奏补气养血、祛瘀止痛之功,治疗过程,未用任何西药止痛药。